“海上作業遇到惡劣大風天氣,要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按照應急流程有條不紊地開展船舶拋錨避風、人員撤離上岸、設備加固檢查等一系列工作。”7月26日,管道局上海LNG站線擴建項目海底輸氣管道工程(簡稱上海LNG海管項目)召開海上臺風應對專題會,近期臺風“竹節草”將二次登陸,直逼江浙滬地區,9號臺風羅莎以及即將形成的10號臺風在未來數日都將對項目造成直接影響。
針對海洋施工的特殊性,該項目采用“科技+人力”雙監管模式。船載攝像頭24小時聯網總部監控中心,專職安全員與業主、監理組成聯合巡查組,確保施工安全無死角。項目實行“四級技術交底”制度,從總工程師到施工班組層層傳遞安全要點;98名特種作業人員需通過“理論+實操”雙考核,嚴把人員資質關,為施工安全筑牢根基;船舶吊裝作業時,司索指揮與警戒區設置需同步到位,確保操作規范、安全無虞。
針對臺風頻發的情況,項目部建立“氣象—船舶—岸基”三級聯動機制。臺風來臨前,應急小組迅速響應海事、預定錨地;臺風期間,通過專設避風管理群每小時報送動態信息;臺風過后,及時對船舶和設備設施進行全面檢查、維護,以最快速度恢復正常施工。
開工至今,上海LNG海管項目已累計實現安全生產351天。在最近一次應急演練中,全員集結僅用時2分40秒。“海洋工程安全沒有僥幸,只有把預案變成肌肉記憶,才能讓防線真正‘立’起來。”項目經理楊仲說。隨著項目進入沖刺階段,這套融合責任網格、技術預控和動態響應的安全管理體系,正為更多海上工程提供寶貴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