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進一步提升了燃氣企業做好計量合規工作的重要性,避免“毫厘之差”,讓燃氣不再成為“跑得快”的民生痛點。

一個普通的三口之家,每月大約消耗20—25立方米天然氣,如果燃氣表快3%,一年多交的費用可買一張短途高鐵票。當前,全國城鎮燃氣用戶超3億戶,微小誤差疊加起來就是數十億元的“糊涂賬”。
為推進計量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民生計量工作,營造良好的市場計量環境秩序,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制定并發布《法制計量監管守護民生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加大民用“三表”計量違法行為查處力度,切實保障群眾合法權益。可以說,這進一步提升了燃氣企業做好計量合規工作的重要性,避免“毫厘之差”,讓燃氣不再成為“跑得快”的民生痛點。
計量亂象與監管盲區
計量被喻為市場交易之錨、民生公平之始。從抄表混亂到違規估抄,從智能電表遠程控制存在監管空白到水表、電能表和燃氣表“超期服役”導致數據失真,這些民生計量領域的痛點備受全社會關注。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通報的2024年民用“三表”計量專項監督檢查數據,民用“三表”計量專項受理投訴舉報數量1.2萬件,供水、供電、供氣公用企業受理投訴舉報數量6.2萬件,更換失準計量器具3.6萬臺。
今年初在川渝地區發生的燃氣“計量風波”,暴露出民生計量領域的突出問題。
在重慶燃氣事件中,調查組核查發現企業存在“零估累抄”問題。在今年1月的賬單中,有22.72萬戶用戶前兩月估抄氣量為0,此次卻需一次性繳納3個月的氣費。同時,企業抄表員每人每月平均需抄表超過4500戶,工作力量嚴重不足,這些管理漏洞導致消費者權益屢受侵害。
亂象背后是法規滯后與監管手段不足。
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以下簡稱《計量法》)頒布于1985年,雖有四次局部修訂,但對民用燃氣表的首次檢定、周期檢定、到期輪換缺乏剛性罰則。而且,基層法定計量機構人員緊張,全國縣級行政區的燃氣表強制檢定覆蓋率只維持在90%左右,剩下10%的“盲區”往往就是投訴高發區。燃氣計量已成為能源計量中“最貼近錢袋子”的環節,立法與監管升級迫在眉睫。
四大突破與三重約束
《方案》帶來了燃氣表全生命周期入法、從“周期檢定”走向“狀態評價+在線監測”、 企業“首負責任”寫進行動指南和建立計量信用“黑名單”四大制度突破。未來,燃氣行業發展將從粗放管理向精準計量轉變,也將從資源導向轉向服務導向。
陽光時代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油氣事業部負責人陳新松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方案》的一個重要內容在于對完善計量相關立法提出要求。“當前實行的《計量法》于2017年修訂發布,至今雖剛過8年,但這8年來科技的發展使得物聯表具以及各類新興產業的計量方式更加普及,《方案》對《計量法》這個計量工作基本法中相關細則的修改,將更加適應當前計量科技創新背景下對計量工作的監管新需求,也能更好地引導包括燃氣企業在內的廣大經營者以創新方式做好計量工作,保障消費者權益。”
廣東省燃氣安全專家程喜兵表示,《方案》構建了全鏈條監管體系。“具體看,這次從計量表具的生產制造、首次強檢、安裝使用到期輪換等全鏈條、全生命周期進一步加強了計量管理,能有效改變以往只重視生產制造和首次強檢忽略后期管理的現狀。同時,進一步壓實供氣公用企業的計量管理合規責任,通過制定《城鎮供水供電供氣公用企業計量行為合規指南》,能有效解決去年重慶等地出現的燃氣計量糾紛爭議。”
陳新松指出,對燃氣企業而言,燃氣表具的首次安裝、日常經營中的數據記錄與表具維護以及到期輪換,是計量工作開展過程中的關鍵環節,計量的爭議與用戶的投訴通常也源于這幾個環節的疏漏。
“《方案》首次提出建立完善民用‘三表’強制檢定計量器具管理檔案,通過對在用民用‘三表’進行登記造冊解決以往民用‘三表’底數不清的問題,依據臺賬數據能進一步加強對表具到期輪換的監督管理。”程喜兵補充說。
“這樣也是為燃氣企業計量合規工作的開展劃定了‘重點’。”陳新松說。
壓實責任與嚴格監督
《方案》創新性地構建了多維監管體系。一經發布,已有部分地區開始響應《方案》內容,出臺了針對燃氣行業的計量監管政策。
福建泉州市監總局發布的《泉州市燃氣計量管理制度》,就對計量器具從選購、首次強制檢定、入庫、出庫到輪換、維修、報廢等全周期管理提出了細致要求。在湖南長沙,電子計價秤專項整治推出“十大舉措”,包括每周定期檢查、消費警示公示、信用聯合懲戒等措施,這些經驗將拓展到燃氣計量領域。此外,監管方式也在不斷智慧化。陜西咸陽穩步推進特種設備智慧監管平臺建設,實現使用登記、檢驗檢測等業務線上辦理,目前全市特種設備上線率達52%。同時,社會監督力量被充分調動。湖南長沙推出“你點我查”活動,線上線下征集線索,市民可對關注場所投票“點單”,監管部門每月對高關注度場所突擊檢查。
由此可見,監管的核心是壓實主體責任?!斗桨浮芬笕細饨洜I者建立完善計量管理制度,明確計量管理部門職責和人員,“確保依職盡責,責任到人”。
陳新松也認為,通過監管與引導并行的措施,能夠更加全面地提升燃氣行業對計量工作的重視程度和對計量工作管理的能力,最終也將能夠提升消費者在計量方面對燃氣企業的信任度。
業內普遍認為,隨著責任與監督不斷壓實,燃氣計量將從企業自律邁向法治監管的新階段。未來有望看到一個表準、賬清、心明的用氣環境。老百姓不再為“表快走字”而焦慮,燃氣企業不再因“扯皮”而消耗口碑,監管部門不再因“缺法少據”而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