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密 “管網煥新網”,讓老舊管線“重獲新生”
燃氣管道老化是安全隱患的 “定時炸彈”。桑植縣精準施策,以 “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 破解管道帶病運行難題。針對全縣80公里燃氣管道及8467戶戶內設施改造任務,分年度制定 “攻堅路線圖”,明確市政、庭院、立管改造細分目標與時間節點。2024年超額完成管網改造27.47公里,4000戶戶內設施改造如期收官;2025年已推進管道改造38公里、戶內設施改造3044戶,剩余任務將于年內全面清零。如今,一條條老舊管線被全新管道替代,昔日的 “隱患線” 徹底變身群眾放心的 “安全線”。
織密“資金保障網”,為項目落地“添柴加薪”
資金到位是項目推進的“動力引擎”。桑植縣主動對接爭取,成功獲批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依托資金支持,一期改造項目全速推進,覆蓋119個老舊小區,惠及10998戶天然氣用戶與 10138 戶瓶裝液化氣用戶。從庭院管網更新到自閉閥、泄漏報警器等戶內設施升級,全方位改造讓老舊小區用氣環境“脫胎換骨”,既消除了歷史遺留隱患,更提升了管網安全運行效率。
織密“隱患防控網”,給第三方施工“戴上緊箍”
第三方施工破壞是燃氣泄漏的 “主要誘因”。桑植縣出重拳、強監管,構建全流程防控體系。印發管網設施保護告知書并公開舉報渠道,聯合燃氣企業開展專題培訓2次,30家涉氣單位負責人現場簽署保護協議,同步制定保護方案與應急預案。2025 年僅發生違規施工泄漏事件1起,較 2024年下降50%。對違規單位 “零容忍”,責令賠償損失11378元,約談項目負責人1次,整治問題項目2個,批評教育相關責任人2次,以嚴格執法守住安全底線。
織密 “全鏈監管網”,讓安全防線“無懈可擊”
秉持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方針,桑植縣構建全鏈條監管體系。在設施與人員管理上,劃分4個輸配片區,建成29個鄉鎮供應網點,投放93輛“小黃車”實現規范配送,培訓112 名從業人員,率先建成“安聯網”平臺實現全流程追溯。在價格監管上,聯合多部門規范市場秩序,建立成本監測與查處壟斷機制,減少價格投訴。近兩年開展聯合執法12次,行政拘留7人、刑事拘役3人,查扣“黑氣瓶” 近800只,1起案例入選全省示范案例,“三員”管理制度、全員持證上崗等7項成效落地見效,筑牢燃氣安全“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