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自主投資市政管網:為城市地下“能源血管”注入煥新活力
9月25日上午,在鄭州市中原區洛河路與伏牛路交匯處的人行道上,施工圍擋內,已焊接完畢的PE管整齊排列,靜待入土;距離此圍擋200多米外的另一施工區域,定向鉆正高速旋轉,泥漿如絲般順滑地流入定向鉆孔道,在地下悄然延伸至另一端。與此同時,在平整的人行道上,一名施工人員手持定位儀,精準測量著鉆頭的位置。

“現在進行的是定向鉆導向作業,只開挖兩個操作坑即可。”鄭州華潤燃氣工程部副經理李志介紹,現場正在進行的是洛河路段從伏牛路段至文化宮路段的燃氣老舊管網改造,為減少施工對交通的影響,實施“微創”施工。
洛河路是典型的老城區道路,燃氣市政管網已經運行30年,而道路狹窄、人口密集、施工空間有限,改造團隊創新采用 “夜間施工 + 動態調整” 模式,工程部專門制定 “錯峰作業表”,將晚上進行管線預制焊接等輕噪音工序,白天則安排一些噪音較大的工序。
即將到來的國慶長假也成為管網改造的 “黃金窗口期”。李志透露,假期學校放假、部分企業停工,交通流量下降,正好能集中攻克交通干道管線穿越、關鍵節點連接等工序。“等假期結束,市民上班上學時,地下的新管網已經悄悄‘上崗’,不會耽誤大家的日常出行。”
“老舊燃氣管網使用的是鋼制管道,用久了容易生銹腐蝕泄漏,我們得經常‘查漏補缺’,現在換成 PE 管,能從根本上解決腐蝕問題。” 李志拿起一段嶄新的 PE 管介紹,在此次市政燃氣老舊管網改造中,企業作為主導,自籌資金,全面升級了傳統的鋼制管材,采用惰性高密度材質的PE管。PE管以其不導電、抗腐蝕的特性,無需額外防腐處理,有效預防了因腐蝕穿孔導致的泄漏事故。這不僅實現了從“被動搶修”到“主動預防”的轉變,還為城市地下“能源血管”裝上了“安全鎧甲”,確保了燃氣輸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據了解,今年,鄭州華潤燃氣計劃完成49 條市政老舊燃氣管網改造,從今年6月中下旬開始進場施工,截至 9 月底已完成 11 條。
庭院管網民生工程精準發力:“一院一策”努力“快進快出”
走進文化路上的河南農大家屬院,樓體斑駁訴說著歲月的痕跡,與其相連的老舊庭院燃氣管網,正在進行分段改造。
“該小區面積大、管網長,而且是雙路進氣,施工工期長,和居民協調難度比較大。”鄭州華潤燃氣北區管線所巡檢副所長董磊介紹,河南農大家屬院于20世紀90年代完成燃氣管道的鋪設并通氣,該小區有23棟樓和1棟幼兒園,約1600戶,總管網長度約2460米,管網老化,近年頻繁出現氣壓不穩問題。鑒于小區管線冗長,燃氣老舊管網改造工程被劃分為三個系統逐步推進,目前已有兩個系統順利鋪設完畢,第三個系統正緊鑼密鼓地開挖中。
作為鄭州庭院老舊管網改造的重點項目,庭院燃氣管網改造采用政府主導、企業配合的模式推進,鄭州華潤燃氣專門成立改造專班,提前與社區、物業、居民溝通,制定 “分段施工、快進快出” 方案。
“我們打破‘先開挖再整體施工’的常規,實行‘開挖一段、驗收一段、鋪設一段、回填一段’的流水作業模式。”董磊介紹,針對小區出行通道窄的問題,施工隊采取 “上午開挖、下午回填” 的節奏,單日完成單個路段改造,避免長期占用通道。同時,改造全程采用 “先鋪新管、再切舊管” 的方式,除新老管網切換時會有短暫停氣外,其余時間均保障居民正常用氣。“在進行城區市政燃氣管道提升改造項目時,我們會與社區確認居民用氣高峰時段,一般選擇在上午10點或下午3點進行停氣,以確保停氣時間控制在1小時內,從而最大程度減少對居民生活的影響。”
2025 年鄭州計劃改造的 233 個庭院共計64290米老舊燃氣管網項目,截至9月25 日,已完成 46 個小區改造,改造長度達 20427 米,剩余項目將按 “先急后緩” 原則穩步推進。改造團隊將進一步深化施工方案的優化工作,確保工程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施工,減少質量問題,提高整體工程質量。同時,通過優化施工方案,減少材料浪費、縮短工期、降低人工成本,從而降低工程成本。此外,團隊將建立居民溝通群、設置現場咨詢點等,及時回應居民訴求,確保施工過程中的安全因素,保障施工安全,讓民生工程真正暖到群眾心坎上。
(來源:河南交通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