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主要成分為甲烷的清潔能源,LNG被公認為地球上最干凈的化石能源。因方便運輸、機動靈活、安全高效等特性,正逐漸成為能源市場的“新寵”。據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預測,2020-2030年間,中國LNG進口量年均增速仍會保持在10%左右,顯示出強勁的市場潛力。
在綠色低碳轉型的大背景下,LNG正成為各地布局清潔能源體系的重要賽道。對于LNG賽道,煙臺早有布局,正加快推進多個LNG基地建設,目標是建設我國北方最大的LNG供應儲運基地。
作為煙臺布局LNG產業的關鍵項目,同時也是全國唯一擁有獨立作業港池、專用航道和專用錨地的LNG項目,煙臺港西港區液化天然氣(LNG)項目(以下簡稱煙臺LNG項目)正提速建設,預計11月30日前可完成接收站主體工程機械完工。
1
“超級工程”進入沖刺階段
走進煙臺LNG項目現場,記者看到,5座20萬m³的巨型儲罐巍然屹立,工藝裝置區設備安裝全面鋪開,26.6萬m³的LNG專用碼頭已具備靠船條件,3.18km的防波堤正在加緊建設中。

防波堤工程進入大面積拋石階段
“我們項目一期設計能力是590萬噸/年,共建設5個20萬m³LNG儲罐及配套工藝和公用工程設施,一座26.6萬m³LNG卸船碼頭和1座5萬m³LNG裝船碼頭,管道氣態外輸量400萬噸/年,裝車外輸規模50萬噸/年,小型LNG船轉運規模為50萬噸/年。”中城鄉(煙臺)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煙臺LNG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洪洲介紹。
作為國家《環渤海地區液化天然氣儲運體系建設實施方案》中的重點項目,煙臺LNG項目自啟動以來便備受矚目。項目由煙臺LNG公司投資運營,創新采用“國有資本搭臺、相關資源混合”模式,匯聚了中港能源、煙臺港、山東油氣等核心力量,確保了項目的穩健推進。
據了解,山東省能源局將該項目列入全局一號工程,定期現場辦公,推進項目建設。煙臺黃渤海新區成立服務專班,實行“一對一”全流程跟蹤服務,給予項目強有力的支撐。
目前,項目接收站工程已累計完成整體進度的86.22%,配套碼頭工程已累計完成整體進度的98.72%,整個項目建設進入沖刺階段。
“最近這段時間,項目現場有1200名左右的工人全力趕工,國慶假期也將加班加點,確保11月30日前完成接收站主體工程機械完工。”中國天辰工程有限公司煙臺LNG項目管理部項目經理黃輝介紹說。
項目建成后,每年可以提供天然氣供應量84億m³,年減排二氧化碳3095.9萬噸、減排二氧化硫21.58萬噸、氮氧化物11.62萬噸、煙塵5.81萬噸,相當于植樹28.5億棵。
2
可全天候接卸全球最大LNG船舶
由于LNG主要通過海運長途運輸,港口和海運設施成為接收液化天然氣的必要條件。
煙臺LNG項目作為環渤海地區重要的能源補短板項目,戰略意義重大。該項目是全國唯一一個擁有獨立港池、獨立航道和專用錨地的LNG項目,可顯著提升LNG的輸運效率,有效保障LNG的安全運輸和轉儲。

防波堤工程建設
“煙臺港西港區的區位優勢更讓項目的戰略價值進一步凸顯,這里地處環渤海經濟圈與長三角經濟圈的連接點,是山東半島重要的海上門戶,天然深水良港可保障大型LNG運輸船全年通航。”王洪洲告訴記者,項目可全天候接卸全球最大26.6萬m³LNG船舶,有力保障LNG的供應。
那么LNG究竟是如何運輸和轉儲的呢?“我們接收LNG運輸船來的LNG,運輸船到達接收站后,由運輸船上的卸料泵將LNG加壓,通過卸船臂和卸料總管,將LNG輸送至本站LNG儲罐內存儲。”煙臺LNG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安全總監王斌介紹說,LNG儲罐內設低溫輸送泵,將罐內LNG加壓輸送至低壓LNG總管,送至高壓泵,將LNG加壓到高壓外輸壓力,然后去ORV(開架式氣化器)或SCV(浸沒燃燒式氣化器),采用海水換熱或燃燒天然氣升溫的方式將LNG加熱氣化至0℃以上,最后進入調壓計量撬進行壓力調節和計量,最終進入到高壓外輸管網。“低壓LNG總管的LNG也可輸送至槽車裝車臺或碼頭進行液態裝車外輸或裝船外輸,滿足周邊市場需求。”王斌補充道。
此外,該項目采用全鏈條低碳運營模式,創新性開展LNG冷能回收利用,將氣化過程中產生的冷能用于空氣分離、冷庫存儲、低溫發電等領域,為區域產業綠色轉型提供示范。
3
助力煙臺站上“氣源”最前端
近年來,山東省委、省政府賦予煙臺打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定位。煙臺也成為全國首批25個碳達峰試點城市之一,初步構建起“核、風、光、氫、儲、LNG”新型能源體系,全力打造中國北方清潔能源中心。
2023年5月,煙臺市人民政府發布《煙臺市碳達峰工作方案》,當中提到“實施天然氣供應‘海陸并進’行動計劃”,推進煙臺港西港區液化天然氣(LNG)等項目建設,到2025年,LNG年接卸能力達到1650萬噸,打造北方LNG供應儲運基地。事實上,隨著煙臺LNG項目的提速建設,這一愿景正逐漸照進現實。

項目建設現場
從現實意義看,煙臺LNG項目投運后年處理LNG能力可達600萬噸,可轉化約84億立方米天然氣,能有效填補華北地區冬季天然氣供應缺口,緩解“氣荒”問題。
在賦能區域發展方面,項目投產后將帶動國際貿易、倉儲、海上加注、城市燃氣、發電、LNG運輸等上下游產業發展,每年將帶來超過500億元的產值,為煙臺本地化工、紡織、食品加工等產業提供穩定清潔能源,降低企業用能成本,提升產業競爭力。
更具深遠意義的是,LNG氣化后通過國家管網,可快速輻射山東、河北、河南、安徽等華北、華東地區,形成“覆蓋千萬人口、服務萬家企業”的能源供應網絡,而多元化的能源供應渠道,可降低區域對傳統能源的依賴,提升能源供應韌性,為區域能源安全提供堅實保障。
“我們還為未來發展預留了空間,遠期預留了1000萬噸/年以上的規模,為適配未來能源需求增長提供了充足彈性。”王洪洲說。
可以預見,項目全面投產后,將助力煙臺站上LNG氣源供應鏈的最前端。大量LNG將通過管道、槽車等多種渠道,輸往煙臺本地、山東省內、環渤海地區乃至整個華北。“綠色煙臺”的發展之路,必將因這份充足的“氣”源而更加堅實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