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鐵力市將供水、排水、供熱、燃氣“四網”建設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和城市韌性筑基工程牢牢抓在手上。累計爭取整合各類資金6.02億元,實施管網改造項目21個,先后新建、改造“四網”145.838公里。
鐵力市堅持把“四網”建設擺在城市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位置,通過構建科學高效的組織體系、前瞻務實的規劃體系和民呼我應的參與體系,確保工程建設與城市發展、群眾期盼同頻共振。強化組織領導,凝聚攻堅合力。鐵力市成立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任組長的城市“四網”建設工作專班,將“四網”改造項目列入市政府民生實事重點項目清單,并建立“掛圖作戰、定期調度、清單管理”工作機制定期研判推進,先后組織召開協調推進會議20余次,形成“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協同聯動”的工作格局。堅持問需于民,精準對接訴求。鐵力市建立“群眾訴求-專班研判-項目謀劃-結果反饋”全鏈條響應機制,依托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對“12345”便民服務熱線群眾反映集中的管網類工單及物業公司反饋的居民訴求開展專題研判,重點圍繞管網覆蓋盲區、老舊管線改造優先級、施工期間出行保障等群眾關切問題,精準定位高頻訴求部位,切實讓“四網”建設更貼合群眾實際需求??茖W規劃設計,突出全域統籌。鐵力市結合群眾意見建議,按照“先急后緩、分片改造”的原則,組織專業力量對城區管網進行全要素測繪,優先布局老城區、棚戶區及城鄉結合部等薄弱區域,科學制定改造計劃,確保管網改造“一次建設、長久適用”。
鐵力市立足“四網”系統特性與民生需求,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分類施策、質量為先”,打造全周期管控的建設閉環,確保工程推進科學有序、品質過硬。一方面,堅持“四網”共建。對“四網”進行同步設計、同步施工,最大限度減少重復開挖、重復建設。供水方面,針對“跑冒滴漏”和“水壓不穩”兩大痛點,累計投入資金1723.54萬元,改造供水管網11.3公里,惠及老舊小區22個老舊小區、居民1812戶。排水方面,聚焦“雨污混流”和“內澇積水”難題,累計投資1.11億元,實施城鎮排水管網改造項目8個,完成管網改造39公里,2025年項目完工后,中心城區主次干道將基本實現雨污分流全覆蓋。供熱方面,大力實施“冬病夏治”專項行動,督促供熱企業對城區60個換熱站、126個閥室井及供熱管網進行全面檢修維護,新建換熱站3處,對1座換熱站進行升級改造,更換失靈閥門及設備234臺,校驗、更換壓力儀表160塊。2025年還計劃投資9056.17萬元,實施供熱項目2個,改造城區供熱管網22.15公里。燃氣方面,持續推進燃氣管網建設,組織燃氣公司完成13棟高層建筑燃氣管道鋪設工作,不斷提高管道燃氣普及率,有效提升城鎮燃氣領域本質安全水平。另一方面,強化過程監管。健全質量管控體系,嚴格落實項目法人責任制、工程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加強材料入場、隱蔽工程、關鍵工序等環節全過程監督,確保工程質量可追溯、有保障。同時,注重技術創新,積極推廣應用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增強城市基礎設施韌性與安全性能。
鐵力市堅決摒棄“重建輕管”傳統思維,將數字賦能和機制創新貫穿運維全過程,推動“四網”管理從被動處置向主動預防、從經驗判斷向數據分析轉變。“智慧賦能”強管理。鐵力市運用“人工+科技”方式對全市排水管網進行全面排查,搭建鐵力市地理信息系統(GIS),精準定位城區內亟待改造的管網、混錯接點位和雨污合流位置,形成排水管網“一張圖”,讓鐵力市排水管網從“不可見、不可知”變為“可測、可管、可控”,為城市治理和管網改造提供了“數據底座”。“三位一體”抓管理。鐵力市建立“日常巡查+在線監控+定期檢測”機制,協調基層網格員隊伍開展日常巡查,依托GIS系統進行線上監控,組織專業力量進行定期檢測,通過“三位一體”機制的建立,及時、快速、精準發現管網存在問題,保障問題早發現、早處置。“長效常態”促管理。鐵力市積極探索建立契合鐵力實際的地下管線管理模式,推行住建系統“管長制”,通過明確職責、強化協同,推動管網管理從“運動式整治”向“常態化管護”轉變,切實保障管網工程“用得好、管得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