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十一五”規劃要求,到2010年將單位GDP能耗降低20%,即五年中平均每年降低4%。為此,2007年下半年以來,各地方政府就節能減排指標的完成立下了“軍令狀”,并由當地政府第一把手直接負責,實行一票否決制。于是,各地企業也紛紛立下“軍令狀”,節能減排工作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
面對重重困難,敢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就引咎辭職,勇氣確實可嘉。但“軍令狀”能否有效,得看執行。現在節能減排列入了地方黨委、政府和企業的重要工作日程,各地都把減排目標分解落實到了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實行嚴格的問責制。
前不久,筆者曾親眼目睹了一起房屋拆建過程,看到施工人員不惜力氣和汗水,掄起大錘一點點地把混凝土敲掉,從混凝土制品中艱難地取出“鋼筋鐵骨”時,深為之表現出來的堅韌不拔的“執行力”所震撼。
面對節能減排指標的壓力,態度端正固然重要,但功夫更要下在行動上。假若沒實現目標,政府官員或企業管理者再怎么承擔責任,又有多大意義呢?只有制度才靠得住。如果認為只要“軍令狀”一下,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就猶如探囊取物,那就顯得太天真了。如果訂立了“軍令狀”,但沒有執行力,不能一以貫之地推動,那樣,我們付出的代價絕不是一個政府官員或企業管理者的去留,而是發展機遇的喪失。
節能減排不是一項單獨的任務,更不是一場“運動”,必須納入到管理體系和日常經營活動之中。節能減排的重點行業,如石油石化、化工企業等,他們應該成為節能減排的主力軍。面對巨大的壓力,與其空喊口號,不如做實具體工作,科學規劃,循序漸進,切實引導企業員工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從節約一張紙、一度電、一滴水、一滴油做起,人人講節能,這樣才能將節能降排目標落到實處。
筆者認為,要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立“軍令狀”并非長遠之計,重要的是建立長效機制,建立相關的強化執行力的機制——即把制度落實到每一個員工的日常工作、生活的言語和行動中。這樣,節能減排才不會是一句空話,才會是真有成效。
面對重重困難,敢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就引咎辭職,勇氣確實可嘉。但“軍令狀”能否有效,得看執行。現在節能減排列入了地方黨委、政府和企業的重要工作日程,各地都把減排目標分解落實到了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實行嚴格的問責制。
前不久,筆者曾親眼目睹了一起房屋拆建過程,看到施工人員不惜力氣和汗水,掄起大錘一點點地把混凝土敲掉,從混凝土制品中艱難地取出“鋼筋鐵骨”時,深為之表現出來的堅韌不拔的“執行力”所震撼。
面對節能減排指標的壓力,態度端正固然重要,但功夫更要下在行動上。假若沒實現目標,政府官員或企業管理者再怎么承擔責任,又有多大意義呢?只有制度才靠得住。如果認為只要“軍令狀”一下,完成節能減排任務就猶如探囊取物,那就顯得太天真了。如果訂立了“軍令狀”,但沒有執行力,不能一以貫之地推動,那樣,我們付出的代價絕不是一個政府官員或企業管理者的去留,而是發展機遇的喪失。
節能減排不是一項單獨的任務,更不是一場“運動”,必須納入到管理體系和日常經營活動之中。節能減排的重點行業,如石油石化、化工企業等,他們應該成為節能減排的主力軍。面對巨大的壓力,與其空喊口號,不如做實具體工作,科學規劃,循序漸進,切實引導企業員工以節約為榮,以浪費為恥,從節約一張紙、一度電、一滴水、一滴油做起,人人講節能,這樣才能將節能降排目標落到實處。
筆者認為,要實現節能減排目標,立“軍令狀”并非長遠之計,重要的是建立長效機制,建立相關的強化執行力的機制——即把制度落實到每一個員工的日常工作、生活的言語和行動中。這樣,節能減排才不會是一句空話,才會是真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