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很關心我們的灌溉問題,現在水源充足,自流灌溉,省心省錢,豐收在望了!” 8月13日,漢川市楊林溝鎮西灣村,種糧大戶吳業龍看著河水沿著引水渠流向自家稻田,一臉喜色。隨著漢北河沿線低閘開啟,漢北河流域近180萬畝耕地實現自流灌溉。
自流灌溉是指無需通過泵機抽水等形式,水源從引水渠自然流至田間地頭,該方式依賴于水位差,我市東山頭閘和漢川新溝閘是控制漢北河水位的樞紐型工程,近日在保證生態基量下泄的前提下,兩個涵閘根據調度指令收緊閘門,抬高漢北河水位至24.50米左右,各地低閘開啟后,除了部分地勢稍高的地方外,沿線各縣(市、區)大部分地區均能實現“自流灌溉”,避免了高成本的抽水抗旱。

8月14日,在漢江漢川段廟頭低閘,20臺臨時機組滿負荷運轉,正以每秒12立方米的流量向廟頭泵站送水。
近段時間,我市水利部門
密切關注旱情發展
提前謀劃進行河湖庫蓄水保水
確保農作物需水期有水可用
力爭實現自流灌溉
結合中長期天氣預報和農業灌溉需求,水利部門科學謀劃,搶抓江河水位較高、過境水源豐富的有利時機,充分利用雨洪資源,通過精準調度流域控制性工程、超常規調度涵閘泵站等方式,抬高漢北河、府河水位,臨時調高主要湖泊、水庫控制水位,提前調蓄補充水源。
目前,我市大中型水庫、湖泊共蓄水14億方,較同期平均蓄水約多2成,比多年平均農業灌溉用水量多27.2%。
此外,針對少數地勢較高、旱情較嚴重地區,市水利部門采取打壩墩機、提水抗旱等應急措施供水抗旱。

8月14日,孝南區朋興鄉沈新村農民在抽水抗旱。
據統計
我市在田作物面積547萬畝
目前作物受旱面積58.5萬畝
其中輕旱49.2萬畝,重旱9.3萬畝
經過“放、引、提、攔、蓄”多措并舉
災情得到有效緩解和控制
下一步,市水利部門將強化水利樞紐工程統一調度,充分利用好過境水源和人工增雨時機,千方百計增加抗旱水源;督促水源不足地區及時開閘、開機引提外水,全力保供水抗旱、保糧食穩產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