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與美國LNG貿易合作,可以提高我國天然氣進口多元化水平,對減少天然氣進口價格波動將產生積極影響;也能增加中美在能源領域的共同利益,有助于推動兩國在經濟、政治等層面的務實合作
7月21日,美國總統拜登宣布退出2024年的總統競選,并提名現任副總統哈里斯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這將給美國液化天然氣(LNG)產業發展帶來不確定影響。拜登政府今年1月曾暫停批準美國LNG出口項目,市場認為,哈里斯的能源轉型政策將比拜登更激進。根據6月27日國際天然氣聯盟(IGU)發布的第15版《全球LNG報告》數據,2023年,全球LNG貿易總量增長了2.1%,超過4.01億噸。其中,作為全球最大的LNG生產國和出口國,美國LNG出口總量為8453萬噸;作為全球最大的LNG進口國,我國LNG進口總量達到7119萬噸。這也推動中美LNG貿易合作再度成為國內外相關能源企業的熱點話題。
中美LNG貿易合作現狀
近年來,我國從美國進口的LNG數量大幅增加,從2016年的20萬噸增至2021年的近900萬噸,占我國LNG進口總量的11%。
但2022年,受歐洲地緣政治沖突爆發導致全球天然氣市場動蕩等因素影響,我國LNG進口總量大幅下降;疊加美國部分原計劃對亞太地區出口的LNG因高氣價轉運至歐洲市場等因素,致使我國從美國進口的LNG數量降至209萬噸,僅占我國LNG進口總量的3%。
2023年,我國從美國進口的LNG數量增加到300萬噸以上,占我國LNG進口總量的4.4%。
此外,我國從美國進口的LNG大多簽署的是長期購銷協議。特別是2021年~2022年,我國買家新簽5年及以上的美國LNG長期購銷協議數量為1820萬噸,買家包括三大國家石油公司,以及新奧能源、廣東能源集團、中國燃氣等公司,定價均與美國亨利中心氣價掛鉤。
美國LNG出口增長潛力巨大
從資源基礎看,頁巖革命的成功使得美國頁巖氣產量從2008年的631億立方米增至2023年的7888億立方米,并推動2023年美國天然氣產量首次突破1萬億立方米。美國能源信息署(EIA)預測,二疊紀盆地和海恩斯維爾等頁巖區的天然氣仍有增產潛力。
從產能建設看,2017年~2022年,美國LNG基礎設施迎來建設潮,推動液化產能迅速攀升至9000萬噸/年。目前,美國在建LNG項目產能還有3860萬噸/年,包括Golden Pass LNG和Plaquemines LNG等項目。此外,預計2026年后美國將再次迎來LNG基礎設施建設潮。
從LNG出口看,美國LNG出口量從2017年的1456萬噸增至2023年的8453萬噸,年均增速在40%以上,出口主要目的地是歐洲、亞太地區和中南美洲。美國能源信息署預測,到2025年,美國將成為全球首個LNG出口量超過1億噸的國家。但隨著2026年后美國LNG新項目陸續建成投產,以及歐洲LNG需求市場的逐步飽和,預計亞洲將成為美國LNG未來出口的首選目標市場,將為中美LNG貿易合作創造條件。
我國LNG消費及氣源多元化需求持續加大
自2006年我國首座LNG接收站在廣東省深圳市大鵬半島投產以來,經過多年發展,我國LNG產業逐步形成從LNG貿易、海外天然氣液化項目,到遠洋船舶運輸、接收站、管道運輸、槽車運輸,再到燃氣發電、城市燃氣、LNG重卡等全環節覆蓋的完整產業鏈,LNG消費規模持續擴大。從中長期看,在“雙碳”目標下,進口LNG將在我國能源低碳轉型過程中持續發揮重要作用。
此外,近年來,動蕩復雜的全球天然氣供需格局對我國LNG進口多元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強與美國LNG貿易合作,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國天然氣進口多元化水平,對減少天然氣進口價格波動將產生積極影響;另一方面,也能增加中美在能源領域的共同利益,有助于推動兩國在經濟、政治等層面的務實合作。
中美LNG貿易合作的潛在風險
近年來,全球范圍內“能源政治化”趨勢加強,影響了全球能源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可能給我國天然氣市場的穩定發展和中美LNG貿易合作帶來不利影響。
從2016年~2023年的市場情況來看,根據標普全球的統計分析,在75美元/桶以下的油價區間,美國LNG在亞太市場的競爭力相比與油價掛鉤的其他渠道的LNG資源,經濟優勢并不突出;但在75美元/桶以上的較高油價區間,美國LNG具有較強的經濟優勢。也就是說,美國LNG資源面臨較大的油價波動風險。此外,隨著美國LNG出口項目建設力度加大,美國天然氣需求顯著增長,或將帶動亨利中心氣價逐步走高,最終將推動與亨利中心氣價掛鉤的美國LNG價格在亞太地區的競爭力下降。標普全球預測,美國亨利中心氣價將在2026年后漲至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對美國LNG出口至我國的經濟性產生負面影響。
從行駛路線來看,如果選擇從美國墨西哥灣出發,通過蘇伊士運河航線到東亞地區需要一個多月;途經好望角的航線耗時約40日;巴拿馬路線僅需20多日。但由于巴拿馬運河冬季干旱而采取更嚴格的航行限制措施,將導致美國至亞洲的LNG運輸船可用艙位大幅減少,也將導致我國從美國進口的LNG價格偏高。
能源企業應把握貿易合作機遇
當前美國LNG出口規模不斷擴大,已打破國際天然氣區域市場原有的平衡。作為全球第一大LNG進口國,我國能源企業應抓住美國LNG出口增長推動全球天然氣市場供給寬松的機遇,推動天然氣進口來源多元化,保障國內天然氣市場的穩定供應。
要持續提升LNG進口議價能力。2025年后,美國大規模新建LNG產能將相繼投產,我國能源企業應抓住機遇,在加強與美國LNG貿易合作的大方向下,探索通過參股上游、產量分成等方式增加LNG進口量,并加大LNG長約與現貨進口配比關系研究力度,做好LNG長期購銷協議簽訂相關工作,保持長約資源的合理占比,增加美國LNG進口的穩定性。同時,適度通過現貨交易或短期合同貿易等更靈活的方式進口更具價格優勢的美國LNG資源,解決天然氣亞洲溢價問題,實現進口資源的降本增效。
要加大國內天然氣勘探開發力度。近年來,我國能源企業擔當作為,支撐國內天然氣產量持續穩定增長。根據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2023年,我國天然氣產量已超過2300億立方米。但由于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超過40%,面對近中期復雜的區域油氣地緣政治風險格局和國際油價的高位波動走勢,我國能源企業應充分發揮國內天然氣資源穩定增長在與天然氣資源國貿易談判中的重要作用,在保證國內天然氣勘探開發投資規模的基礎上,做好勘探目標評價優選、持續提升商業儲量發現率、開發建產目標的產能與效益測算,在高效開發新區的同時,有效延緩老氣田的產量遞減。
(作者單位: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美國或成全球LNG市場定價主導力量
據油價網報道,美國將成為全球液化天然氣(LNG)市場定價的主導力量。近年來,由于美國LNG出口規模不斷擴大,亨利中心氣價為天然氣和LNG價格提供了重要的價格信號。未來隨著歐洲尋求用LNG取代管道氣、亞洲尋求更多天然氣供應,美國亨利中心氣價將在全球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與亨利中心氣價掛鉤的LNG合同價格相對較低,而且由于貨運目的地比較靈活,更受買家青睞。但如果亨利中心氣價未來幾年出現結構性上漲,與其掛鉤的合同可能失去吸引力,尤其是在全球LNG供應充足的情況下。
美國LNG供應將在2025年~2027年的全球LNG供應潮中發揮關鍵作用,屆時美國和卡塔爾將成為全球LNG出口增幅最大的兩個國家。英國咨詢公司Timera能源分析師近期表示,2030年前,北美LNG市場份額將從2023年的22%上升到34%,LNG產量將增加1.16億噸/年。
Timera能源表示,北美大部分液化產能的可變生產成本與美國亨利中心氣價密切相關。這意味著,未來5年,亨利中心氣價對全球LNG市場的影響力將大幅提高。
近年來,雖然美國LNG出口量持續增長,但除冬季產量受限期間的短暫飆升外,美國氣價一直保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美國氣價相對穩定的關鍵是天然氣生產商的靈活性,他們可以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生產策略。比如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天然氣生產商就依靠削減產量來應對持續多年的低氣價。此外,美國天然氣生產商還在囤積井庫存,以備氣價反彈時能立即開采或投產。美國天然氣生產商預計,由于LNG出口需求不斷增長,美國氣價2025年將有所回升。
Timera能源表示,中長期來看,有3個主要風險可能降低美國天然氣生產商的靈活性,包括頁巖井質量的下降、成本的上升,以及LNG出口的預期增長。此外,美國國內天然氣需求也將增長。分析師表示,人工智能和數據中心的應用將使得電力行業對天然氣的需求增加。
伍德麥肯茲頂級天然氣和能源分析師5月表示,美國天然氣需求增長可能推高亨利中心氣價。未來十年,美國氣價漲幅可能超過此前預測。但兩年前,伍德麥肯茲曾預計,亨利中心氣價在可見的未來仍將保持在較低水平,從而支撐美國LNG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美國電力和天然氣市場的動態變化,以及對來自電力的天然氣需求大幅增加的預期,使得伍德麥肯茲對亨利中心氣價的中長期未來持更樂觀的看法。伍德麥肯茲預計,到21世紀40年代初,美國天然氣需求將增加300億立方英尺。而其此前的預測為130億立方英尺。
高盛集團預計,2030年前,美國數據中心電力需求的增長將推動每日約33億立方英尺的新天然氣需求增長。
(李勞君)
國際能源署將出臺新機制穩定LNG價格
油價網近期報道稱,全球液化天然氣(LNG)市場將長期處于波動狀態。歐洲地緣政治沖突導致LNG價格大幅波動,雖然最近LNG價格有所下降,但仍相對較高,是過去5年均價的兩倍,給化石燃料進口國帶來壓力。
國際能源署(IEA)日前宣布,將出臺新機制穩定LNG價格,并為有過剩LNG的國家與有需求的國家之間的貿易提供便利。《日經亞洲》報道稱,“國際能源署今年內將成立一個機構,分享和分析不同國家的天然氣采購和預期需求信息,并向成員國提出建議”。
全球LNG市場的波動將給日本帶來較大影響,因為該國嚴重依賴進口天然氣,天然氣在其能源結構中占比約1/3。日本正通過建立LNG儲備和降低其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來減少對進口LNG的依賴。日本政府鼓勵私營公司大量購買LNG,并表示,到2030年,天然氣在日本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將為20%。
由于增加LNG供應和降低LNG消費這兩個因素的綜合作用,日本最終可能出現天然氣儲備過剩的問題,這對一個幾乎不生產天然氣的國家來說是具有諷刺意味的問題。
倫敦證券交易所高級分析師延岡洋子近期表示,“雖然日本LNG需求有不確定性,但政府希望保障長期穩定的供應,提高貿易能力,建立一個亞洲范圍內的天然氣貿易市場,將有助于對沖LNG過剩的風險”。
近幾個月,極端高溫推高了需求,導致亞洲天然氣消費量飆升。預計氣價將進一步上漲,可能給亞洲新興經濟體帶來壓力。比如,東南亞地區持續高溫,包括菲律賓和越南在內的國家近期也開始首次進口了LNG。
亞洲國家希望增加天然氣用量,并將其作為過渡燃料,使地區經濟順利從依賴煤炭和石油轉向依賴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零碳替代品。但氣候專家認為,這是一個不充分甚至危險的綠色措施。最近的爭論使人質疑天然氣的碳濃度是否真比其他化石燃料低。盡管如此,LNG未來幾個月和幾年內仍將是許多國家能源戰略的核心,LNG市場仍將持續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