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河南省化工產業提質升級行動計劃》,力爭到2027年,培育3個產值超千億元化工產業集群,創建2家以上以精細化工為主導、在國內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化工園區。
行動計劃提出18項重點任務:
(一)優化產業布局。
1.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加快推進洛陽百萬噸乙烯及下游配套項目建設,著力構建中西部地區最具影響力的高端石化產業集群。加強平頂山中國尼龍城建設,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尼龍化工產業集群。著力推動漯河千億級氟硅新材料項目建設,努力培育形成高端鹽化工產業集群。
2.做強百億級產業基地。優化安陽、平頂山煤焦化基地建設,通過煤焦油、焦爐煤氣高值利用延鏈補鏈,不斷加大化工產業比重。加強新鄉煤氣化基地建設,圍繞化肥主業打造合成氣高端精細化工產業鏈,通過煤制合成氣多聯產工藝發展化工新材料和環保產品,帶動產業升級。推動濮陽新型化工材料基地建設,鞏固提升聚碳材料、電子封裝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高端精細化學品的領先優勢。
(二)做強優勢行業。
3.做優煤焦化行業。深入實施“一焦多化”工程,全省大型焦化企業化工產業產值基本超過焦炭產值。圍繞焦爐煤氣綜合利用、煤焦油深度加工延鏈補鏈,構建以清潔能源、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為主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條。到2025年年底,焦化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比例超過30%,焦化企業全部實現超低排放。
4.做強鹽(礦)化工行業。鞏固和提升鹽堿化工產業優勢地位,加強氟、硅等礦產資源高值利用,發展超凈高純氫氟酸、特種含氟單體、第四代含氟制冷劑等含氟化學品,高品質氟樹脂、高性能氟橡膠等含氟新材料,新型有機硅單體和高性能硅油、硅橡膠、硅樹脂等先進硅材料。
5.做精生物化工行業。鞏固和提升生物基材料全產業鏈發展優勢,重點打造基于大宗農作物玉米芯、秸稈及剩余物等非糧生物質資源利用的生物基材料體系,強化與石化、煤化工、鹽化工等產業耦合,發展乳酸、13—丙二醇、丙烯酸、丁二酸、戊二胺、呋喃等生物基化學品,聚乳酸聚氨酯、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尼龍、特種橡膠等生物基聚合物等,形成對現有化石基材料的有效補充。
(三)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
6.高標準建設化工園區。落實化工園區認定管理“回頭看”調度機制,督促指導化工園區整改提升。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和公用工程建設,降低企業配套成本。鼓勵園區搭建“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環境監測”智慧平臺,集成生產、物流、安防、環境監測數據,實現風險預警、應急調度智能化。推動化工園區對照競爭力、智慧化評價導則開展分類分級評價和改造提升。
7.促進園區集聚集約發展。嚴格落實新建危險化學品生產項目必須進入合規化工園區(與其他行業生產裝置配套建設的項目除外)的規定。認真執行入園項目評估制度,把好入園項目質量關,防止落后產能、工藝、設備死灰復燃,嚴防高危低效項目落地園區。支持運行態勢良好、土地利用充分、有優勢項目支撐的化工園區擴區增容,引導優質園區做大做強,打造更多百億級園區。盤活園區閑置土地,優化資源配置,對園區內運行低下的非化工企業,通過分類評估、精準施策實現“騰籠換鳥”和產業轉型升級。強化要素保障,加強本地配套,推動產品消納,著力打造優勢產業集群。
(四)推進企業改造提升。
8.深入推動智能化改造。以落實“兩新”政策為契機,加力推進化工行業老舊裝置更新改造,推進企業對生產、服務和管理方式進行數字化、網絡化升級改造,實行工業互聯網安全分類分級管理,開展化工企業重要數據識別備案、分級防護和風險評估,全面提升企業智能化和數據安全水平。推廣“5G+工業視覺”質量檢測系統,大幅降低設備故障率。積極創建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
9.持續推進安全治理。推動危險化學品企業加強“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建設,推進企業設備遠程運維和能耗優化。對涉及硝化、氯化等重點監管化工工藝實施全流程自動化改造,推進高危工藝安全化改造和替代。支持企業提高精細化運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強化滅火救援力量,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10.積極推動綠色化改造。嚴格落實化工行業能效、污染物排放限額標準,瞄準能效標桿水平和綠色制造體系,推動化工行業加大節能、減污、降碳改造力度。打造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和綠色設計產品,構建全生命周期綠色制造體系。推動化工與建材、冶金、節能環保等行業耦合發展,提高磷石膏、鈦石膏、氟石膏、脫硫石膏等工業副產石膏和電石渣、堿渣等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
(五)大力增加高端供給。
11.發展多元賽道新品。積極對接新興產業,研發適銷對路的高端化工新品。針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加大動力鋰電池高性能隔膜材料,硫化物、氧化物等固態電解質材料和富鋰錳基正極材料的研發投入,滿足對高能量密度、長循環壽命電池材料的需求。在電子信息領域,開發高純度電子化學品、特種氣體等產品,滿足芯片、顯示面板等產業發展需要。推動傳統涂料企業產品向水性涂料、粉末涂料等環保型涂料轉型,加大可降解塑料、生物基化學品等產品開發力度。支持優質企業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加快技術裝備升級,增強高端產品自給能力,打造世界一流企業。
12.推進全面質量管理。加強質量管理數字化應用,提升過程控制智能化水平,支持企業建立健全化肥、尼龍、輪胎、純堿、燒堿、烯烴、芳烴、乙二醇、功能聚酯等全生命周期質量控制機制,逐步建立相關產品質量追溯機制。推動建立質量分級、應用分類的市場化采信機制。組織開展企業質量管理能力評價,遴選推薦一批質量提升和品牌建設典型案例,推動企業爭先進位、產品提質升級。
13.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充分發揮實驗室、產業研究院等創新平臺作用,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貫通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聚焦高端聚烯烴、電子化學品、氟基新材料等領域,以“揭榜掛帥”等形式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開展聯合攻關,破解化工產業技術難題。
(六)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合作。
14.“東引”延鏈補鏈。精準對接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東部地區化工產業優勢資源,抓住部分化工企業生產重心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機遇,以產業鏈為導向,承接適銷對路的高端化工企業入豫發展。依托洛陽百萬噸乙烯項目、中國尼龍城建設等,吸引東部企業參與下游高端新材料項目建設。組建省化工新材料產業創新聯合體,對關鍵產品工藝進行聯合攻關。依托濮陽、濟源等地化工中試基地,建立中試基地共享機制,為東部轉移項目提供工藝驗證服務。
15.“西進”減量降本。以豫新合作和對口援哈為契機,引導資源型企業“西進”,推動煤化工、尼龍化工等產業有序調整,通過梯度轉移、要素聯動、模式創新實現減量降本。將新疆等地作為省內化工企業戰略轉移承接地,堅持“配套環節西移、核心環節留豫”,推動能源密集型(氯堿)、原料依賴型(煤化工)工序西移,保留研發設計、高端制造等高附加值環節??s短物流半徑,降低中間品運輸成本,通過“西部原料生產+河南終端制造”,實現減量降本增效。
(七)優化政策突破發展。
16.促進基礎產能集中優化。落實《河南省合成氨、燒堿等化工行業產能界定及置換管理辦法》,嚴禁合成氨、燒堿等化工行業新增產能,統籌全省閑置產能支持省重點項目建設,通過產能置換將合成氨、燒堿、焦化、尿素等基礎產能逐步向優質企業轉移,支持優質企業做大做強。
17.推動危化企業入園發展。積極引導?;髽I入園發展,入園企業的環境容量、用地、能耗、水耗等指標按照“先立后破”的方式等量置換,主動入園項目不受投資額限制。對入園需求較大的地方,優先支持化工園區擴區,滿足項目用地需求。
18.破解低危項目落地約束。對新建含化學反應工序的低危生產項目(非危險化學品生產項目),且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小的項目(有機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制造、化妝品制造、口腔清潔用品制造、中藥提取、林產化學產品制造等),研究出臺化工行業投資項目管理政策,允許在園區外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