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研團隊在 “可燃冰” 大規模利用領域實現重要突破。海南大學海洋清潔能源創新團隊近日成功破解長期制約的世界性難題,在甲烷直接催化轉化領域取得顛覆性突破。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雜志上發表。
光大證券分析,此次技術突破具有里程碑意義。甲烷(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清潔燃料)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其高效轉化技術長期受限于反應條件苛刻、選擇性低等難題。海南大學團隊研發的新型催化體系以 99.7% 的選擇性實現甲烷向甲醇的轉化,且反應溫度僅需 70℃,幾乎達到“零損耗”的理想轉化效果,為南海豐富的可燃冰資源開發掃清了關鍵技術障礙。
展望后市,技術突破后通常需經歷中試驗證和產業化準備階段,市場普遍預計,可燃冰商業化開采將在2030年前后進入實質階段。
具體到A股市場,光大證券認為,“可燃冰” 大規模利用領域技術實現重要突破,可燃冰開采設備、甲醇生產及催化劑研發等環節將迎來發展機遇。具體而言,深海鉆井平臺、隨鉆測量系統等核心裝備需求將隨開采量提升而增長;甲醇作為 “化工之母”,其產能擴張將帶動上游原料和下游應用領域的協同發展;新型催化體系的產業化則需要高性能催化劑的持續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