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首次登陸中國的全球燃氣頂級展會,第29屆世界燃氣大會(WGC2025)近日在北京收官。全球70多個國家的3000余名代表共同探討全球燃氣行業在低碳轉型中的技術革新與生態重構。大會的盛況印證了行業發展韌性。大會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重要風向標。
從氫能儲能設備到智能巡檢機器人,從甲烷減排監測系統到多能互補微電網模型,大會各類創新成果勾勒出燃氣行業向低碳轉型的新圖景。
全球能源結構正處于重構變革期,“雙碳”目標本質上是能源企業生存邏輯的重塑。3年前,中國燃氣便制定了“2030年運營碳達峰、2050年碳中和”目標,通過加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甲烷減排計劃,與全球66家企業共建低碳技術聯盟,將甲烷排放強度控制在0.15%以內;構建“人防+技防+智防”安全管理體系,智能物聯網燃氣表覆蓋超3000萬戶,智慧調度系統通過AI算法實現抄表數據全量校驗,為行業數字化安全管理提供范本。
國際能源企業也將自身的轉型實踐帶到大會上。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首席執行官Ezran Mahadzir在公司的互動沙盤前介紹,從低碳LNG到氫能、CCUS再到生物燃料,公司正與中海油、中石化等伙伴拓展合作,助力中國“雙碳”目標實現。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天然氣進口國,已完成6.1萬公里城市燃氣管道更新改造,智能化升級成為重要課題。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北海LNG接收站通過智能化改造,于2024年8月實現國內外首次LNG外輸生產線一鍵啟停,該技術將4704種設備組合納入智能控制體系,安全管控精度提升,操作效率大幅提高。
在智能化趨勢下,深圳燃氣在能源協同領域探索突破。氣電互補技術通過智能算法動態優化能源模式,制冷型深燃機在針對天然氣價格低廉且氣候炎熱的中東、東南亞地區,通過能量回收與多模式切換,降低高電價環境下的制冷成本。熱電型深燃機聚焦“發供電+供熱”一體化,優先利用天然氣高品位能源發電,中低溫余熱用于供暖,適配極寒地區清潔取暖需求。供暖型深燃機突破傳統空氣源熱泵在低溫環境下的“三低”瓶頸,通過氣電耦合模式相比傳統燃氣鍋爐將能效提升30%、運行成本降低50%。
國際燃氣聯盟(IGU)在大會閉幕式上表示,盡管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但始終對燃氣行業的發展抱有十足信心。
天然氣行業在實現“雙碳”目標和推動全球經濟發展進程中占據舉足輕重地位,從本屆世界燃氣大會,可以看到更多可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