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范珊珊
來源 / 能源新媒
近期,“三桶油”(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公布了2025年半年度業績報告。受到國際油價下降以及煉化行業低迷的影響,三大巨頭的業績同比均有所下滑。
雖然“三桶油“都在傳統業務板塊積極地實現上游增產,但是國際原油價格下行依然擠壓了其在上游板塊的利潤。需求不足疊加替代加速,國內成品油整體達峰,對于傳統的油公司而言,轉型是大勢所趨。
因而,在全球能源轉型背景下,“三桶油”正以不同的方式推動在新能源領域的轉型升級,并形成了各自特色。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年來,中石油在新能源領域特別是風光領域投資提速非常明顯。
根據中國石油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45萬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39.93億元。報告開篇就提到,新能源新材料新業務快速發展,經營業績好于預期,彰顯創新驅動為引擎的戰略轉型已初見成效。
2025年上半年,中國石油風光發電量36.9億千瓦時,同比大幅增長70%。在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領域,上半年注入二氧化碳130.5萬噸,油氣新能源業務實現經營利潤856.9億元。
拓展版圖
在“十三五”后期,中國石油便將風光發電納入“清潔替代”主路徑,啟動“自發自用、富余上網”的雙重電力模式,構建以油區負荷配套為核心的分布式光伏網絡,并在有條件區域推進集中式大基地開發。
2021年4月,中國石油正式將油氣和新能源并列為第一大業務,構建油氣和新能源、煉化銷售和新材料、支持和服務、資本和金融四大業務板塊(子集團)。
2021年12月,中國石油首個集中式光伏發電示范項目——玉門油田200兆瓦光伏并網發電示范項目建成投運。同月,中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是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依照“支撐當前清潔用能替代、全產業鏈儲備氫電轉化技術、超前介入未來綜合供能業務”三個層次布局,先期聚焦風能、光能、熱能、氫能、儲能、智慧能源等領域,重點攻關前瞻性和顛覆性技術。
2022年4月,中國石油首個陸上風力發電項目——吉林油田15萬千瓦風光發電項目全面啟動。
自2021年確立"油氣與新能源"并舉的業務格局以來,經過4年多的布局與發展,新能源業務已從戰略規劃階段進入實績貢獻階段。
中國石油的新能源業務版圖中,塔里木油田首個百萬千瓦級整裝光伏項目——上庫高新區低碳轉型130萬千瓦光伏項目成功并網發電,刷新了中國石油已投運單體規模最大光伏項目的紀錄,年供綠電21億千瓦時,不僅保障了工業園區用電需求,更為下游乙烯項目提供了綠電支撐;吉林油田分散式風電項目累計發電超300萬千瓦時;在長慶油田2647個站點布設分布式光伏,總裝機突破30萬千瓦,日發電量超過200萬千瓦時,為萬臺抽油機提供穩定綠電等。
根據公開報道,中國石油風光發電項目已覆蓋20個省份,累計裝機超過1300萬千瓦,逐步具備區域綠電平衡與交易能力。
不僅僅是在風光領域,中國石油的新能源業務版圖還在不斷擴大。
8月28日,中石油濟柴時代(山東)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柴時代”)正式揭牌。濟柴時代注冊地位于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由中國石油集團濟柴動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石油濟柴”)與寧德時代合資成立,持股比例分別為60%、40%。濟柴時代經營范圍包括儲能技術服務,新興能源技術研發,電池制造,電池銷售,機械電氣設備制造、合同能源管理等。
鉆井作業“電代油”是大勢所趨,亟需配置運行可靠性高、容量衰減慢、電電轉換效率高的儲能系統。這也標志著中石油在儲能領域的布局邁出實質性步伐。
開發模式:與主業融合
不同于發電集團,中國石油開拓了一條結合傳統業務的新能源發展道路。
塔里木油田將“沙戈荒”變為新能源發展的“主戰場”,推進光伏、光熱等清潔能源規模化開發。據介紹,環塔里木盆地千萬千瓦“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正加快建設,光伏項目加速布局,累計建成尉犁、且末、葉城、伽師、上庫5座光伏電站,裝機規模達到260萬千瓦。
新疆油田作為CCUS業務的重點區域,日注碳量已達1700噸的歷史新高,上半年累計注入量達12.78萬噸。
縱觀其業務布局與發展模式,中國石油堅持油氣主業與新能源業務深度融合。通過"油氣熱電氫"一體化布局,將傳統油氣設施與新能源業務有機結合,如玉門油田改造天然氣管道用于摻氫運輸,加油站網絡布局充電樁等。
在資源獲取上,優質風光資源競爭激烈,中國石油更多依托礦區周邊區域進行開發,倒逼出“生態+能源”的開發模式。
針對電力消納難題,塔里木也在嘗試綠電直連項目。公司管理層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加大油區及周邊新能源開發利用,規模化發展風光發電業務,積極爭取牽頭建設新能源大基地,提速發展地熱業務,穩妥有序推進氫能業務。
不過,中國石油在新能源領域的拓展也面臨不少挑戰。電力行業經驗的不足以及終端市場渠道的欠缺,都是需要突破的障礙。在電力消納方面,如何確保大規模新能源裝機實現有效入網,是現實面臨的問題,塔里木的綠電直連項目正是為解決這一問題所做的嘗試。
挑戰面前,轉型發展的方向不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集團董事長戴厚良在署名文章《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奮力譜寫美麗中國建設的石油篇章》一文中提到,中國石油黨組將“綠色低碳”納入戰略體系,確立“綠色發展、奉獻能源,為客戶成長增動力、為人民幸福賦新能”的價值追求,作出“清潔替代、戰略接替、綠色轉型”綠色發展三步走總體部署,明確到2035年新能源與油、氣三分天下,2050年再造一個“綠色中國石油”的愿景目標。
隨著新能源大基地建設的提速、儲能與氫能業務的拓展以及新材料技術的持續突破,這家能源巨頭向綜合性能源公司的轉型之路愈發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