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新疆昌吉的
準東煤制天然氣管道干線工程
正式開工建設
該項目是我國最大的
煤制天然氣生產基地外輸管道
建成后將與西氣東輸管道系統
互聯互通
提升我國天然氣資源供應保障能力
準東煤制天然氣管道規劃全長780公里,分三期建設。一期工程包括1條干線2條支線,全線設計壓力12兆帕,年設計輸氣能力60億立方米。此次開工建設的一期干線工程起自新疆昌吉芨芨湖首站,止于新疆哈密了墩壓氣站,并在此與西氣東輸四線連通,線路總長約254公里,管徑914毫米,設置3座站場和8座閥室。
工程沿線穿過準噶爾盆地、哈密盆地,翻越天山東麓地震帶、“百里風區”,地形地貌以荒漠、戈壁和山區為主,沿線地質構造復雜,社會依托條件差。
國家管網集團從規劃、建設、運行等多方入手,致力打造綠色智能管道。通過對路由進行充分論證比選,科學選線,避讓沙化生態保護紅線等環境敏感點,優化施工工藝,減少地表擾動和植被損壞范圍,降低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同時,嚴格執行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三同時”制度,創新采用裝配式截水墻和裝配式水槽兩項裝配式水工結構,采用標準化設計、工廠化預制、現場快速拼裝的方式,實現水工結構的高效建造。
沿線站場均建設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實現投產后“自發自用”,有效降低管網系統能耗,促進節能減排。圍繞工程建設、線路管理、站場管理、智能調控、安全環保、應急管理6個方面推動智能管道建設,實現全數字化交付、全智能化運營、全業務覆蓋、全生命周期管理,有效提升管道數字化水平和抗風險能力。

一期支線工程已于今年3月19日率先開工,在國內首次規模化應用610口徑管道內焊機全自動焊技術,已完成項目實施進度計劃的近40%,完成管線焊接86公里,焊接一次合格率高于99.24%,預計年內完成主體線路焊接任務。一期工程全線預計2026年底建成。
準東煤制天然氣管道的建設,不僅有助于促進新疆發揮自身煤炭資源優勢,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同時通過西氣東輸四線將準東基地生產的煤制天然氣引入“全國一張網”,可進一步增加上游資源供給,為下游市場提供有力保障,對于增強我國國產天然氣供給能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管網新媒體 出品
素材來源:建設項目管理公司 西部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