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燃氣泄漏檢測依賴人工巡檢或固定式傳感器,存在響應滯后、覆蓋盲區多、人力成本高等問題。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團隊另辟蹊徑,將多模態傳感器陣列與機器學習算法深度耦合,賦予機器人“實時感知-智能研判-自主決策”的全鏈條能力。其搭載的激光氣體分析模塊可精準捕捉ppm級(百萬分之一濃度)的微量泄漏,結合環境風速、溫濕度等動態數據,通過AI模型快速定位泄漏源并評估風險等級。經實測驗證,該系統誤檢率較傳統方法降低72%,漏檢率下降65%,為燃氣企業節省了約40%的巡檢成本。

壁影智檢團隊對燃氣管道進行實物研究研討。
技術突破不僅體現在檢測精度上,更在于機器人的“類人化”作業能力。基于SLAM(同步定位與地圖構建)技術,“壁影智檢”機器人可自主構建地下管網三維數字地圖,并實時規劃最優巡檢路徑。面對復雜地形或突發泄漏事件,其動態路徑算法能靈活調整方向,優先排查高風險區域,實現“哪里風險高,就去哪里查”的精準巡檢。在某老舊城區試點中,機器人單日完成8公里管網檢測,效率相當于5名熟練工人協同作業,且在暴雨、高溫等惡劣環境下仍能穩定運行,有效規避了人工巡檢的作業風險。
更值得關注的是,“壁影智檢”機器人已形成“端-邊-云”協同體系:前端機器人負責數據采集與初步分析,邊緣計算節點實現秒級響應,云端平臺則整合多源數據生成風險熱力圖,為燃氣企業提供從隱患預警到應急處置的全周期管理方案。目前,該技術已在山東、河北等地完成場景化驗證,并接入城市安全運行監測系統,助力構建“空天地”一體化燃氣安全網。

壁影智檢團隊參觀已有微泄露監控智能安全閥。
作為職業院校產教融合的典型成果,“壁影智檢”項目的研發團隊由學院教師、企業工程師與在校學生共同組成,將教學實訓與技術創新深度融合。項目負責人表示,團隊正探索多機器人集群協作模式,未來將實現百公里級管網的智能化巡檢覆蓋,讓科技力量真正成為城市安全的“隱形守護者”。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以這一創新實踐證明,職業教育不僅是技術技能人才的搖籃,更是推動產業升級、守護城市生命線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