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自閉閥液化氣瓶俗稱“短嘴瓶”,顧名思義,與當前家庭普遍使用的合格液化氣瓶相比,其瓶口明顯短了一截。這幾厘米的差距,是因為它缺少了一道重要的安全防線:內部沒有安裝自閉閥。
畢節市永暉液化氣有限責任公司的技術負責人陳思義介紹,未配備自閉閥裝置的“短嘴瓶”容易發生燃氣泄漏,易引發火災甚至爆炸事故,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而符合新規加裝了自閉閥的液化氣瓶,即使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忘記關閉氣瓶角閥,連接氣瓶的減壓閥脫落也不會發生燃氣泄漏,就像給氣瓶加裝了一道“智能鎖”,能夠有效杜絕氣體泄漏,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早在2021年6月,全市加強“非自閉閥液化氣瓶”清理整治工作以來,就根據《氣瓶安全技術規程》(TSG23-2021)和《液化石油氣瓶閥》(GB7512-2023)等強制性國家標準要求,嚴禁充裝和使用“非自閉閥液化氣瓶”(俗稱“短嘴瓶”)。
今年6月3日,畢節市住建局主要負責人在開展城鎮燃氣安全集中整治“解剖式”調研檢查過程中,發現七星關區騰遠燃氣公司梨樹經營點,存放著當日從用戶處收回的“短嘴瓶”一只。
“為什么到現在還有‘短嘴瓶’的存在?”
這一發現立即引起高度重視。畢節市住建局迅速組織調查,發現問題的根源在于部分瓶裝燃氣企業不愿向用戶退還每只180元的氣瓶押金,從而導致應報廢氣瓶遲遲未能回收。
隨著調查深入,發現此類情況并非個別現象,還有大量未回收報廢的“短嘴瓶”散落在用戶家中,成為潛在的安全隱患。
面對這一緊迫形勢,市住建局立即牽頭,聯合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共同啟動“短嘴瓶”專項回收計劃。
為確?;厥展ぷ黜樌七M,市住建局根據制定的專項回收方案下發了緊急通知:以縣(市、區)為單位,建立押金退換共擔機制,由瓶裝燃氣企業按其未回收報廢“短嘴瓶”占所在轄區未回收報廢“短嘴瓶”數量的比例分攤退瓶押金,避免推諉扯皮和退付不及時。同時設立舉報電話,形成企業與用戶雙向發力的回收機制。行動明確時限,要求所有企業必須在6月30日前退付群眾押金,全面收回存量“短嘴瓶”并進行報廢處置,堅決筑牢燃氣安全防線。
面對部分鄉鎮農戶外出務工、氣瓶排查回收難的情況,市住建局以“宣傳+激勵”的方式,積極發動群眾力量:不僅將舉報電話貼進社區、鄉鎮和村組,還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廣泛傳播,讓回收政策家喻戶曉。更實在的是,群眾每退還一只“短嘴瓶”能全額拿回180元押金,燃氣企業送氣員工還能獲得20至30元的補助。這一舉措調動了企業員工和用氣群眾的積極性,群眾主動翻找舊氣瓶,甚至互相提醒、協助回收。
在多部門聯合發力下,到6月30日,全市共收回存量“短嘴瓶”2491只。同時,為2038只氣瓶的用戶退還押金共計40.74萬元,完成新瓶置換453只,惠及2491戶瓶裝燃氣用戶。
回收“短嘴瓶”只是全市燃氣安全集中整治行動與長效治理機制有機結合的一個縮影。燃氣安全關系千家萬戶,是一項重要民生工程。自深化城鎮燃氣安全具體實事集中整治工作開展以來,全市聚焦“問題氣”“問題瓶”“問題閥”“問題軟管”“問題管網”“問題環境”“問題線索排查”等7個方面,完善管理機制,強化科技賦能,多方發力,堅決筑牢燃氣安全防線。
為構建燃氣安全長效機制,畢節市構建了一套從預防到服務的全流程管理體系?,F在,全市的每一個液化氣瓶都有了“電子身份證”,工作人員只需用手機輕輕一掃,就能通過貴州省氣瓶監管大數據應用平臺實現全流程溯源:從氣瓶的充裝、出庫、裝車到最終配送至用戶家中,每一個環節的時間、地點、操作人員信息都清晰可查。
在配送環節,全市34家瓶裝液化石油氣經營企業已全面實現由專業配送人員使用醒目標識的電動三輪車上門配送。按照“送氣一次、安檢一次、宣傳一次”的標準流程,每次上門時,配送人員都會對用戶用氣環境和燃氣設施進行全面檢查,及時督促消除安全隱患。
畢節市正通過一套環環相扣的舉措,將燃氣安全保障融入日常、做在細微,真正為千家萬戶織起一張堅實可靠的民生“安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