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格局深度調整的當下,LNG作為一種清潔、高效且靈活的能源,正逐漸占據重要地位,其在能源轉型進程中的關鍵作用愈發凸顯。中國能源需求持續增長,2024年以7864萬噸的進口量穩居全球首位。”河南省石化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產能擴張 供應能力增強
據隆眾資訊統計,2024年全球LNG貿易量達到4.11億噸,同比增長2.4%,新增LNG年產能達到650萬噸。美國、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等主要生產國產能提升,推動全球LNG出口持續增長。墨西哥和剛果(布)首次躋身LNG出口國行列,反映出全球供應格局多元化發展的趨勢。
鄭州大有燃氣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孟建杰介紹,在國外LNG產能不斷提升的同時,國內LNG產量也在逐年增長,2024年達到2486.6萬噸,同比增長22.07%。隨著國內新的大型煉化項目陸續投產,以及內蒙古、新疆、遼寧等地煤制天然氣項目的建設,未來國內LNG的供應能力也將進一步提升。
加氣站“布網” 規模持續擴大
在“雙碳”目標驅動和交通領域清潔化轉型的背景下,LNG加氣站迎來發展機遇。2024年,全國LNG加氣站數量達到5000余座,同比增長超過10%;2025年,全國LNG加氣站保有量將突破7000座,較2021年增長31.5%。
主要企業積極布局加氣網絡。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利用加油站網絡優勢,通過增設加氣服務快速拓展市場,“油氣混合站”的輕資產運營模式降低了投資成本與建設周期。新疆廣匯能源則憑借資源產地優勢,在資源產地直接建設加氣站。中國海油在珠海高欄港建設的大型LNG船舶加注站,是LNG在水運交通領域應用拓展的重要標志。
孟建杰表示,LNG加氣站在發展過程中仍面臨一些挑戰。中小加氣站受制于規模不足和議價能力弱,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擠壓。加氣站單站投資高且回報周期長,部分地區還面臨需求不足風險。未來,“油氣電氫服”一體化的綜合能源服務站將成為主流形態,行業也將不斷規范整合,并實現綜合化服務升級。
進口激增 市場結構優化
繼2024年國內LNG進口量大幅增長后,今年多元化資源供應渠道持續優化。澳大利亞和卡塔爾是我國LNG的主要進口來源,占進口總量的比例接近60%。從目前來看,2025年9月后仍將有2船北極二號LNG資源運往中國,東北亞市場供應充足。國內進口量有望持續增長,市場消費結構也將進一步優化。
作為天然氣產業鏈的重要一環,LNG接收站在保障天然氣供應安全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也是進口貨源得以快速增長的基礎。據統計,2024年國內在運LNG接收站31座,年接卸能力約1.6億噸,儲罐總容量超1800萬立方米。2025年,預計新建8座LNG接收站投產,在運接收站將達到39座,總接卸能力達到1.93億噸/年。到2030年年底,全國LNG接收站的年接卸能力將達到2.45億噸。
市場資深評論員邵會文表示,隨著國內LNG接收站迎來投產高峰,需警惕未來存有供需錯配的風險,建議接收站積極探索氣液結合的多元化經營模式,以應對市場變化。從長遠來看,隨著全球能源轉型的深入推進,LNG在能源結構中的地位將愈發重要。特別是隨著生物質液化天然氣等低碳、零碳燃料的應用,LNG產業鏈的綠色價值將不斷提升,為行業發展開辟新的空間。
業內人士分析,2026年全球LNG產能將集中釋放,市場將進入價格重塑與份額再分配的關鍵周期。面對這些挑戰,我國產業參與者需構建更具韌性的供應鏈體系,以應對系統性風險。具體建議包括:加強國際合作,拓展資源供應渠道,確保氣源穩定;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推動LNG在更多領域應用,有效化解供需錯配風險。(劉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