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一套證書的到來,為上海10萬噸級綠色甲醇項目帶來喜訊——由申能集團、城投集團、華誼集團和上港集團等四家市屬國企攜手合作的上海10萬噸級綠色甲醇項目取得了原料供應、甲醇生產和貿易儲運加注ISCC EU與PLUS全流程雙認證證書,標志著這一項目取得了進入全球市場,并在上海港進行加注的“通行證”,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再添新助力。
這一項目是上海市首個本地綠色甲醇產能項目,也是申能集團近年來積極適應國內能源體系系統性變革,優化產業布局,深化企業改革發展的縮影。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和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雙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謀篇布局之年。近年來,申能集團錨定提升“一流產業發展能級、一流安全保障能級、一流價值創造能力、一流創新活力動力”發展目標,著力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為國有綜合性能源企業集團高質量發展打開新空間。
加底氣 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2024年4月,一場聚焦破解老舊小區燃氣安全隱患大、安檢入戶難等問題的專項行動啟動儀式在申能能源中心舉行。
為更好守護百姓安全用氣“最后一米”,市委社會工作部聯合申能集團開展燃氣安全進社區志愿服務專項行動,組織專業人員入戶檢查、開展燃氣安全宣傳,當年在6個試點區完成6.2萬戶老舊小區管道天然氣用戶入戶安檢服務。
“我們堅持‘只上一次門,解決一攬子事’。”上海市勞模、申能集團旗下上海燃氣浦東銷售公司張忠華說。專項行動啟動以來,申能集團組建了一支由255名勞模工匠、技術骨干組成的專業團隊,與社區志愿者共同組成燃氣安全志愿者隊伍,為燃氣用戶提供上門檢查、隱患處置、安全宣傳、業務咨詢等志愿服務。2025年,專項行動從“試點攻堅”轉向“全市覆蓋”,覆蓋全市16個區、80個街鎮、150個居村、15萬戶老舊小區管道天然氣用戶,進一步筑牢社區安全屏障。
創新社企合作模式助力基層治理的背后,是企業對能源安全保供這一核心功能的高度重視。近年來,申能集團筑牢能源保供、安全生產、風險防控底線,把安全發展貫穿企業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
經過近二十年的前瞻布局和持續投入,申能集團已構建形成集生產采購、管網配輸、供應服務為一體的天然氣產供儲銷完整體系,2024年天然氣經營規模超114億立方米,能源保障能力日益提升。
為構建更加穩定可靠的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申能集團一方面加強上游補鏈、中游強鏈,推進上海LNG(液化天然氣)站線擴建項目建設,研究規劃本市天然氣主干管網優化建設及與國家管網互聯互通等工作,進一步提升本市天然氣應急處置與安全保障能力;另一方面推進下游擴鏈,加快市場整合步伐,啟動液化氣整合試點,加快管道氣市場下游區域整合,推動行業向集約化、專業化轉型,構建安全高效的行業新格局,提升超大城市能源安全韌性。

國家油氣重點工程,上海市、浙江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上海LNG站線擴建項目。
與此同時,用氣安全也是城市安全的重要一環。多年來,申能集團主動融入上海城市精細化管理和市府實事工程,全力推動隱患排查治理。近三年來,已完成燃氣地下管道改造超1900公里、地上立管改造超28萬戶,顯著降低泄漏與爆燃風險。申能集團系統燃氣企業還啟動并完成了“灶前連接軟管更換”“高齡獨居老人報警器加裝”“瓶裝液化氣居民用戶更換燃具連接軟管和調壓器”等一系列市政府實事項目,共計惠及百萬戶家庭。
減碳排 建設新型能源體系
展開申能集團電力產業地圖,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項目東起上海,西至新疆,北達內蒙古,南抵海南,項目已涉及全國24個省市自治區。

申能集團高質量推進新能源布局,項目涉及24個省市自治區。圖為申能海南CZ2海上風電項目。
這既是上海國企“走出去”的發展足跡,也是申能集團在新型能源體系建設上積極主動作為的改革印記。圍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申能集團聚焦綠色電力,積極融入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持續深化煤電清潔化發展,高質量推進新能源布局,推動電力產業綠色低碳轉型;聚焦綠色燃料,加快項目建設,拓展場景應用,在氫能、綠色甲醇等方面持續探索新增長極,為國家新型能源體系建設貢獻力量。
在煤電清潔轉型方面,申能集團充分發揮自身技術領先優勢,推動CCUS(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生物質摻燒等技術研發應用,探索燃煤機組“雙碳”實施路徑。今年伊始,全國首個火電廠煙氣二氧化碳捕集制甲醇全流程試驗項目在申能外三發電順利通過性能試驗考核。
上海首座電網側混合型儲能電站——申能奉賢星火綜合新型儲能示范基地(一期)于今年9月實現首批并網,“在一個儲能站內,一次性就能看到4種主流的新型儲能電池技術,這在上海乃至全國都不多見”。申能股份旗下申能儲能公司董事長陳冬亮介紹。
在新能源發展方面,申能集團堅持海陸并進、市內市外并舉,融入上海“光伏+”專項工程,加快打造橫沙島零碳示范,探索深遠海風電示范試點,推動市外規模化基地建設,實現申能海南CZ2海上風電示范項目一期工程60萬千瓦風電全容量并網,新疆風光大基地335萬千瓦項目開工,保障綠色清潔能源電力供應。截至今年9月,申能控股新能源項目裝機規模約683萬千瓦,裝機占比提升至36.4%,綠色先鋒電力版圖加速拓展。
走穩當下,更要向前探路。近年來,申能集團積極實施市場化運作,創新布局氫能、綠色甲醇等綠色發展新賽道,培育戰新產業新增長極。
申能集團主動融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大局,加強與市屬國有企業協同合作,全力推動上海10萬噸級綠色甲醇項目建設。目前,上游生物質資源已基本實現“應攏盡攏”,全流程綠色認證順利完成,項目建設加速推進,計劃2025年底投產。
對于“未來終極能源”氫能,申能集團已形成氫能產業高端制造和應用場景“三縱三橫”戰略。在制氫端,投資布局電解水制氫、氫氣提純領域并積極探索綠氫制備;在儲運環節,攻關高壓氣態與液態技術;在應用端,推廣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推動氫能從“概念”走向“日常”。
能源產業的綠色轉型,也得益于“能源+金融”雙主業相互支持、相互賦能的實踐。申能30多年的產融結合,有力地支撐了上海能源產業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未來,還將充分挖掘集團產融資源協同效應,進一步明確金融業務邊界和防火墻,逐步構建形成“治理體系化、流程標準化、管理現代化”的風險管理長效機制,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產業發展能級。
乘效能 提升協同創新水平
在上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過程中,國有企業承擔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重要使命。近年來,申能集團立足主責主業,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創新平臺建設,不斷提升協同創新水平,積極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短短5年內,申能集團“科創聯合體”進行了兩次“蝶變”。2019年,申能集團與上海電纜研究所實施聯合重組,自此科研實力有了大幅提升。2024年12月,聯合頂尖高校、電纜行業龍頭企業和重大用戶,申能集團旗下上海電纜研究所高效能特種電纜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獲科技部批準重組,成為國內電纜領域唯一的國家級重點科研平臺。依托這一平臺,申能集團將聚焦高效能輸電傳輸技術需求,構建高溫超導、深遠海輸電、高端裝備用電纜系統技術迭代體系,并圍繞航空航天、特高壓、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5G等新基建領域,打造國內線纜材料龍頭制造商。
在新發展階段,中國能源系統正經歷系統性變革重塑,加強重點領域技術攻關是能源企業的“應有之義”。多年來,申能集團在能源領域持續深化集成創新,節能水平始終保持行業領先:
在傳統能源高效利用與新興技術融合方面,位于安徽淮北的“135”國家示范項目額定工況性能試驗供電煤耗創249.31克/千瓦時,刷新世界紀錄;
在清潔能源領域,國內首套LNG冷能發電裝置在洋山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建成投產。此外,“海上風電發電及輸電用高端電纜關鍵技術及應用”等項目獲多個省部級獎項,為深遠海風電開發提供了關鍵裝備支撐;
在高效能輸電傳輸技術領域,世界首條35千伏公里級超導電纜示范工程正式投運并實現持續穩定運行超1200天;
……

世界首條35千伏公里級超導輸電示范工程運用申能旗下上海電纜研究所自主研發核心技術。圖為上海電纜研究所高壓試驗大廳。
科技創新不僅需要技術突破,也需要機制保障。申能集團積極推進私募股權業務平臺向能源領域CVC(企業風險投資)轉型,優化旗下申能誠毅的管控模式,強化對前沿技術的靶向布局。過去一年,申能誠毅前瞻投資上海未來聚變能源平臺,并參股投資風電、核聚變關鍵材料相關企業,初步構建起覆蓋聚變、風電、儲能等方向的創新生態鏈。
除壁壘 優化企業治理水平
申能集團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持續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公司治理,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不斷完善績效管理體系、落實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激勵約束機制,加快市場化經營轉型,提升價值創造能力。
結合業務板塊多元的實際,沿用“一企一策”差異化績效管理模式并進一步細分企業類型,比如,將金融服務類細分為成熟型和成長型,并據此構建“4+2”考核指標體系——即股東價值、主業發展、持續能力、風險管理四個一級維度,疊加約束性與激勵性兩類指標。
例如,對處于初創期的新能源項目公司,重點考核技術路線驗證和市場拓展進度,對成熟型金融企業,則更強調資本回報率和風險控制能力。這一機制有效引導各企業聚焦主責主業,提升價值創造能力。
無論是何種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最終仍要回歸“人才”本身。
在人才激勵方面,申能集團積極推動員工持股、股權激勵、超額利潤分享、項目跟投等多元化中長期激勵方式。今年5月,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國纜檢測啟動實施員工中長期激勵機制,完成A股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首次授予,加大資源要素和收益向重點科技創新項目傾斜力度。至此,申能集團具備中長期激勵條件的企業實施覆蓋率達88%。
在人才使用方面,為深化“三能機制”改革任務要求,申能集團積極推動干部“能上能下”。全面推行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覆蓋率達100%,實現領導人員“全員契約化”。深化“跨單位、跨系統、跨條線”任職和掛職交流,進一步打通內部流動通道。在部分直屬單位試點干部提前退出機制,并對考核結果不佳的干部加大降級使用力度。
在人才培養方面,為夯實人才梯隊,申能集團研究實施了聚焦后備人才培養的“英才”計劃、聚焦專業人才培養的“專才”計劃、聚焦高潛年輕人才培養的“優才”計劃,構建“穿透式發現、跟蹤式培養、常態化選拔”的全周期培養體系,基本形成覆蓋集團全系統的崗位職級圖譜,為促進干部人才培養發展提供了清晰路徑。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申能集團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化改革提效,高標準謀劃新一輪改革發展,努力當好上海城市能源安全保障的主力軍,超大城市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的排頭兵,綠色低碳產融生態圈構建的生力軍,為上海加快建設“五個中心”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發揮應有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