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3日,國家管網集團山東公司在黃島油庫舉辦“看管網、進站場、亮品牌”媒體公眾開放活動。活動以“質煥新生綠動齊魯 管通山海能澤萬家”為主題,集中展示山東公司在改革創新、綠色低碳、能源保供與市場服務等領域的實踐成果,彰顯國家管網“新國家隊”在齊魯大地的責任擔當。
現場,來自山東省能源局、青島市發改委等政府部門代表,上下游合作伙伴代表,以及新華社、人民日報等15家主流媒體記者共50余人齊聚黃海之濱,深入探尋山東公司在“端牢能源飯碗”“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綠色低碳”“深化國企改革”“服務市場主體”五大方向的實干足跡與亮眼成效。
國家管網集團山東分公司紀委書記魏振紅在致辭中指出,油氣保障直接關系國計民生與高質量發展大局。國家管網集團山東公司作為能源保供“新國家隊”的重要一員,始終牢記初心使命,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齊魯大地上鋪就能源動脈,守護山東的能源安全、百姓的生活安穩。

據介紹,國家管網集團山東公司2023年2月注冊成立(前身是山東運維中心),肩負著山東地區8200余公里油氣管道運營管理重任。成立以來,已累計向山東輸送原油超1億噸、成品油超1000萬噸、天然氣超600億方,年均輸送天然氣占山東市場份額70%以上,成為保障區域能源安全的“壓艙石”。
作為能源管輸領域的改革先行者,山東公司推進省公司—作業區“兩級管理”改革,通過管控模式區域化、組織架構扁平化、運營方式制程化等“十一化”運營機制建設,構建起適配現代企業治理的新模式,解決了管理交叉重疊問題。相關改革經驗在國務院國資委《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簡報》刊發,成為國企改革的“山東樣板”。在數字化轉型領域,公司實現工作流程、內容、行為與模式的全面數字化重塑,讓基層站場真正做到“有數可看、有數可比、有數可考、有數可用”。目前已建成5座智慧變電所、9條管線45座智慧站場,構建起“正常無需干預、異常快捷處置”的智能化運維體系,讓“無人值守”從設想變為現實。
以“綠色管道”建設為抓手,矢志踐行“綠動齊魯”使命。在節能降碳方面,公司大力推廣天然氣余壓發電技術,集團首臺套棗莊作業區天然氣余壓發電設備年發電量可達300萬千瓦時,將管道輸送中浪費的壓力轉化為清潔電能;同時創新打造“空天地一體化”管道巡護新范式,通過光纖預警、視頻監控、無人機系統聯動,構建全方位無死角防護網絡,從源頭上防控打孔盜油等違法行為。在工程建設中,無論東營輸油站遷建,還是濟南泉脈保護,均實現了油氣管道與綠水青山和諧共生。

“全國一張網”建設是保障能源安全的戰略舉措,而山東“一張網”正是這張國家能源大網的關鍵樞紐。目前,中俄東線與濟青二線聯通、泰青威管道與山東管網互聯互通等工程已順利落地,北干線等重點管道建設穩步推進,推動山東12個地市實現國家管網雙管道供氣,天然氣縣級區域覆蓋率達93%,省內油氣管道與全國骨干管網高效聯通,海、陸氣源互保互供的能源供應格局基本形成。
此外,公司以構建公平開放大平臺為目標,讓更多市場主體共享管網資源,截至目前,山東省內注冊托運商已經突破100家。同時,在黃島海關的大力幫助下,推出保稅倉儲服務,為能源市場注入更多活力。
用實際行動踐行“溫暖煙火、守護你我”的承諾,讓能源保供既有力度,更有溫度。在搶修現場,員工們頂著嚴寒酷暑連續作戰,爭分奪秒恢復管線暢通;在偏遠站場,他們默默駐守崗位,用堅守保障每一段管線安全運行;在保供一線,黨員干部帶頭,以“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韌勁,守護著齊魯大地的能源生命線。
活動主辦地,黃島油庫擁有50余年歷史,自主攻關的“大型樞紐油庫智慧運營技術”應用已成功運用。該技術獲評“國內首次、國際先進”,成功推動黃島油庫從傳統運營向“目標控制、無人值守、專業維護”轉型,累計輸轉原油5億噸,讓老油庫在智慧賦能下煥發新生。
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改革創新,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能源管輸公司,充分發揮“X+1+X”油氣市場體系中“1”的核心樞紐作用,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服務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征程中勇毅前行,為民生用能保障注入更多能源動力,書寫“管通山海、能澤萬家”的新篇章。(














